2018年已落下帷幕,券商在内地市场的投行业务遭逢“小年”已是不争的事实。相反,港股市场则是一番“好风光”,港交所推出的新制度带动内地企业赴港IPO,在港内资券商完美收获投行“大年”。
据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统计,29家内资券商2018年(联席)保荐在港成功IPO的企业有107家,首次突破100家;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只有58家,同比狂增84.48%。
从单家券商来看,同比增幅拔得头筹的是中信里昂证券,其(联席)保荐项目数由2017年的2家上升至2018年的12家,同比大增500%。2018年,东方融资和中泰国际这2家在港内资券商在IPO保荐业务上也实现了零突破,而在过去2年间,共有7家在港内资券商在该业务上顺利“破冰”。
2018年,受益于新制度的推出,港交所摘得“全球最大IPO市场”的桂冠。去年,内地企业赴港募资总额占港交所的95.6%,港股市场前十大IPO均为中资企业,保荐人中出现9家内资券商。
107家企业在港IPO频现内资券商身影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8年,A股首发企业数量为104家,实际募资1361.08亿元,较2017年分别同比减少74.38%和36.62%。
而在港股市场,却呈现出一番火热景象。港交所数据显示,2018年在香港市场有218家新上市公司,合计募集2865亿港元,较2017年分别同比增加25%和123%,港交所也凭借此亮眼成绩重回IPO募集额全球榜首。
图片来源:摄图网
受港交所推出近25年以来最重大的上市机制改革等因素推动,内地企业呈现出赴港“上市潮”。据瑞恩资本统计,2018年,内地企业在港IPO上市103家(不包括GEM转主板和介绍上市),占港交所全年IPO上市家数的50.24%。虽然家数只占一半,但是募资总金额的占比竟达到95.6%:上述103家内地企业募得资金2737.63亿港元。也就是说,107家非内地企业,只募到了127.34亿港元,占比仅为4.4%。
因此,扩容的港股IPO市场也“引爆”了内资券商保荐行情,内资券商作为熟知企业端和市场端的中介作用大幅展现,完美收获了香港市场投行“大年”。
据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内资券商担任保荐人参与在港IPO项目的数量为107家,相较2017年同比增加84.48%;而担任保荐人的港资券商数量为107家,外资券商数量为49家。就参与项目数量而言,内资券商已经和港资券商势均力敌,大幅超过外资券商。而就IPO项目类型来看,内资券商担任保荐人参与这107家企业中有11家GEM,其余的96家均登陆主板市场。
下表为29家在港内资券商2017年~2018年在香港市场(联席)保荐IPO项目数统计:
图片来源:火山君整理
以上数据进一步显示,中信里昂、中金香港、招商香港和光大融资于2018年分别(联席)保荐了12家、9家、8家和8家,分列前三位。其中,保荐项目数量较2017年增长最多的是中信里昂,同比大增500%;招商香港也由2017年的2家增至2018年的8家。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融资、华泰金控、中银国际、信达国际、东方融资和中泰国际等6家在港内资券商在2017年IPO保荐数“挂零”,2018年则成功上榜。
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通过梳理发现,在这29家内资券商中,有7家券商是在2017年和2018年完成了历史意义上的香港市场IPO保荐业务“破冰”。其中,2017年是东兴证券、中州国际、国金证券、浦银国际和国元证券;2018年则是东方融资和中泰国际。
光大新鸿基董事总经理兼企业融资部主管黄劲聪对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表示:“2019年环球经济宏观不确定因素对香港资本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上市公司的估值有所回落,但长期投资价值仍是看好。2018年在港新上市公司超过200家,预计2019年也差不多,但中小规模IPO会比较多。内地新经济和传统企业将继续选择来香港上市,加上香港联交所继续推广其他国家公司来港上市,香港有望继续保持全球领先IPO地位。”
就此看来,2019年内资券商在港投行业务前景可期。随着更多的内资券商参与其中,竞争势头或将更加精彩。
参与项目募资金额差异巨大
2018年,港交所推出的重磅制度包括接受“同股不同权”架构公司的上市申请,以此吸引新经济公司。2018年,小米集团和美团点评作为新经济公司的代表在港上市,募资金额均超过300亿港元,相当可观。
2018年,港交所前三大IPO是中国铁塔、小米集团和美团点评,募得资金分别为588亿港元、426亿港元和331亿港元。从中可以发现,哪怕是排名第10位的IPO项目,其募集资金也超过50亿港元。
下图为2018年港交所前10大募资额的IPO项目信息:
图片来源:火山君整理
从中可以看出,中金香港、中信里昂、建银国际、招银国际、华泰金控(香港)、国泰君安融资、中银国际、中信建投(国际)和工银国际作为(联席)保荐人,都顺利跻身2018年港交所前十大IPO项目之中。
事实上,内资券商不仅在保荐项目数量上有差别,参与保荐项目合计募集金额的差别更是悬殊,这也是造成在港内资券商收入差异巨大的重要原因。
如下图所示, 在所(联席)保荐项目的募资金额中,中金香港、中信里昂、建银国际位列前三,分别为729.46亿港元、653.69亿港元和292.22亿港元。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通过梳理发现,2018年有7家内资券商在港(联席)保荐IPO项目募资金额合计达到100亿港元以上,但中州国际、长江证券这一数字不到1亿港元。
图片来源:火山君整理
对此,有券商投行人士对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表示:“原因一是由于券商香港子公司其实背靠的是母公司资源,业内的马太效应很明显,在国际市场同样适用,而且龙头券商‘出海’时间也较早;二是对这方面业务的后进券商而言,所在的当地小项目资源肯定更容易拿到;三是龙头券商保荐知名大项目对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望大有裨益,IPO后的融资需求也是很好的潜在业务资源,性价比肯定是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巨无霸”式的IPO项目,相对于高盛、摩根、美林等传统外资券商,内资券商还有提升空间。例如,在美团点评、平安好医生和百济神州这三家大规模IPO的保荐人名单中,并没有出现内资券商。
同时,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发现,募集金额排名前列的IPO项目普遍聘请了2家及以上的保荐机构,募资金额在10亿港元以下的大多只有1家保荐机构。
据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了解,在香港市场,一单上市项目通常由4个等级的投行保荐承销。在2018年的香港市场IPO项目中,除了担任保荐人,内资券商亦频繁担任全球协调人、账簿管理人和牵头经办人。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查阅了多份港股的全球发售书注意到,内资券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下图为中国铁塔IPO时的承销保荐团队名单:
图片来源:中国铁塔全球发售书
也就是说,在IPO类的投行业务上,除了担任保荐人,内资券商亦可在更多的细分业务领域施展拳脚。
“尖子生”之间的战斗:中信里昂 PK 中金香港
“尖子生”总是让同行羡慕,不论从保荐数量还是项目所募资的金额来说,中信里昂和中金香港都是2018年港股IPO保荐市场的“尖子生”,他们也进行了一场“正面PK”。
火山君(微信公众号:huoshan5188)先来说说中信里昂。中信证券在收购里昂证券后,股票经纪业务便成为其国际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对于中信证券的国际业务来讲,当下最需要解决的便是业务组合和收入来源的持续多元化。
中信证券在2018年中报中表示,2018年的工作重点已转为投资和多元化,尤其针对企业融资、固定收益和资产管理等对中信里昂证券整体业务日益重要的业务。
同时,中信证券在2017年的年报中表示,通过对竞争对手分析显示,投资银行是收入和市场份额提升潜力最大的业务之一。因此,投资银行是未来国际业务的其中一个重点。
图片来源:摄图网
基于上述判断,借助母公司优势,中信里昂在市场环境有利的情况下更是“当仁不让”,2018年一举实现内资券商参与最多保荐项目数量,达12家,其中包括小米集团、江西银行和复星旅游文化等。中信里昂在香港市场的IPO保荐业务是从2014年开启的,而在2017年,中信里昂参与的IPO保荐数量只有2家,而2018年同比增长高达500%,这也让不少在港的其他内资券商人士羡慕不已。
另外一位海外业务的“尖子生”便是中金公司。有“国贸大摩”之称的中金公司,在成立之初便肩负着“做中国自己的国际投行”这一历史使命,其投行业务也一直有显著的标签:大型项目IPO的常客。事实上,中金公司从2000年起就开始在香港市场担任大型IPO项目的保荐人,其中包括中国石油股份、工商银行、中国人寿、邮储银行等多个大型IPO。纵观2018年,中金公司担任保荐人的项目包括中国铁塔、君实生物和五谷磨房等9个,均在2018年下半年密集上市。
每经记者 李一玮 每经编辑 何剑岭
(本文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投资有风险,独立判断很重要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买卖依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