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上头条#这两天股市跌的很惨,收盘后很多人都在找原因,以免脸面上挂不住。最后找来找去把银行清查贷款资金,严禁流入股市楼市这一条拎出来了。
还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深圳的银行严查房抵贷资金流入股市,看来楼市替股市背锅也算老传统了。
不过玩笑归玩笑,把银行贷款得来的钱,拿去炒楼炒股的确不厚道,事实上也是违法的。
我们先来说不厚道这事。
企业把借贷经营的钱去炒股,就是拿银行当冤大头,银行自然不愿意。
我们都知道银行贷款大抵上分为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抵押贷款的代表就是你的房贷,信用贷款的代表是大家常用的借呗。
这两种贷款最明显的区别有两点。
第一利率。抵押贷利率很低,房贷也就5个点左右,而借呗的利率能高到15个点。
第二是时间。房贷能给你贷30年,而像花呗这样的一般也就1年时间,了不起信用卡消费贷给个3年5年也就顶天了。所以,对银行来说,这两种贷款有着天壤之别。
那有人说了,为啥银行还要干抵押贷吃力不讨好的活?
第一安全。
抵押贷款毕竟有东西抵押给银行了,你实在还不上钱银行是有权拍卖你房子的,不过这也不是万无一失。当年香港的房市就出现过这样的怪事,由于房价下跌,法院把房子卖了都还不起贷款,银行拍了个寂寞,所以当年很多人主动赖账,干脆就不还了。但对银行来说,聊胜于无,房子好歹值点钱,万一个人信用破产,总不能拍卖人吧。
第二政策。
我要说国有银行事实上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估计很多人都不信。那至少去年金融部门向企业让利1.5万亿是事实吧?你别看网商银行这类小银行网络宣传有多好,动不动帮助农民帮助养殖户的,事实上你去借一次钱就知道了,利息高到吓死人。你要让他们去考察厂房设备,做几十年才回钱的抵押更不可能,躲在互联网后面收集收集数据,用流量赚钱岂不更爽?
大家也都知道,我们的银行刚起步的时候都是政策性的,贷款给国企的,没有个人业务,企业性质就是信用,因此当年的坏账率能高到30%以上,是现在的十几二十倍。即便后来私营经济发展起来了,还是得走之前抵押的老路,抵押土地厂房设备等等,因为没有信用制度,没办法的事。
但是有些小企业实在是没有东西抵押,而国家的政策是要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对银行也是下了硬性任务的,于是银行只能想着法的给他们贷款。而且国家还规定了利率,是不能太高的。
那么,企业把钱拿去炒股就让银行很亏,因为银行既收取了很低的利息,却要陪你承担股市亏损的风险。即便抵押贷有房子,但你要知道银行处理一笔坏账从催收审批到诉讼拍卖中间要搭进去多少人力物力?
所以从本质上讲,大多数银行并不愿意给小企业贷款,即便愿意也不是现在这个利率,但是这事又必须做,而且做不好还要被罚。
其实违规炒房炒股受伤最大的不是银行,而是国家经济,当然反过来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查资金流入股市对银行来说,取证太难了,小微企业多如牛毛,贷款三十万五十万的总不能天天派个人去盯着企业吧?不现实而且成本太高,所以以前银行对这种事热情不太高,如果算经济账的话还不如挨罚款实在。
但是现在不认真不行了,因为国家认真了。企业贷款资金流入股市,这和国家的政策引导完全是背道而驰。
我们从注册制改革说起。
企业在国内上市有多难,这个我不必多说,阿里小米都跑海外去上市了,更不要说其他中小企业。所以,通过股市给企业输送资金这条路基本走不通。
我们国家的融资方式基本靠债权,而像美国这类发达国家基本靠股权,很小的企业都可以上市,像易贝脸书特斯拉这样的企业都是小不点成长起来的,有的甚至是某个大学生的一个创意,后来就长成了参天大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家可以上市,可以获得资金的支持,而我们的很多中小企业生存就很艰难,可能拿不到钱就在早期死掉了,或者刚刚有点起色就被某大厂收割了。
所以,监管层要搞注册制,放宽上市条件,对股市的新定义是希望股市输血实体企业,资本驱动创新。因为只有企业才是实打实创造财富,钱在股市到处赚没太大意义,都是泡沫,日本和美国血淋淋的教训就在眼前。
但是现在企业干的事正好相反,把国家政策引导的贷款资金,硬往股市里输送,国家能不整治吗?
不过话说回来,也不能全赖中小企业,说白了就是资本逐利的本性,哪里赚钱去哪里。这一方面说明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需要帮扶一下,另一方面,股市也不能太嗜血,赚钱效应太明显的话,谁都没法安心搞实业。好不容易楼市消停了,股市不能疯,如果从这个角度看,最近的下调似乎也能说得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