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海慜 每经编辑:何剑岭
海通证券旗下融资租赁上市平台海通恒信距离赴港上市又近一步。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新了解,海通恒信已经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并于5月6日向港交所提交了聆讯后资料集。
据悉,海通恒信是国内首家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如果海通恒信接下来能完成上市计划,那么将成为首个国内券商拆分旗下控股融资租赁平台上市的案例。
据记者梳理,以2014年以来融资租赁行业发展为契机,近年来,涌现出多家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涉及光大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等大型券商。
IPO还有几个步骤要走
据了解,港股IPO流程一般包含递表、聆讯、路演、招股、公布配售结果和挂牌上市这几个主要阶段。因此,海通恒信在通过聆讯后,还有几个步骤要走才能最终完成IPO。
根据公司公告,海通证券于2014年1月完成了对海通恒信的收购工作,海通恒信成为公司的全资孙公司。从2017年起,海通证券开始启动海通恒信赴港分拆上市的计划。今年2月22日,海通证券发布公告称,海通恒信收到证监会核准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核准海通恒信新发行不超过26.83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全部为普通股。
此次海通恒信发布的聆讯后资料集显示,公司此次在香港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发展融资租赁业务和保理业务、发展境外飞机租赁业务并补充营运资金。
目前,海通证券的几大主要业务板块分别为财富管理、投行、资产管理、交易及机构、融资租赁,其中的融资租赁业务由孙公司海通恒信经营。据海通证券年报披露,2018年,海通恒信总资产规模超8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0%。
上述聆讯后资料集显示,2016~2018年度,海通恒信的生息资产不良资产率分别为1.1%、0.93%、0.94%,不良资产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99.73%、335.92%、339.05%。
而在此之前,海通证券的子公司海通国际已实现了在港股市场的独立上市,待海通恒信完成赴港上市后,海通证券将拥有两个境外上市平台。与此同时,海通证券是业内首家控股融资租赁公司的券商,海通恒信也是国内首家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如果海通恒信接下来能完成上市计划,那么将成为首个国内券商控股融资租赁平台完成拆分上市的案例。
某头部券商非银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一般而言,在港股市场,拟上市公司通过聆讯后到最终上市,中间会间隔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也要看路演顺不顺利,有的公司在聆讯后上市步伐同样可能会出现一定拖延。
收入受利率波动影响大
据了解,国内融资租赁公司按照股东背景不同,可分为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银行系融资租赁公司、厂商系融租租赁公司和其他融资租赁公司。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多家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涉及海通证券、光大证券、国泰君安、广发证券等大型券商。
海通证券于2014年1月完成了对海通恒信前身恒信金融租赁的收购,海通恒信也成为国内首家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此外,业内其他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还包括:光大幸福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广发融资租赁(广东)有限公司、中证寰球融资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中除了光大证券旗下的光大幸福国际租赁、广发证券旗下的广发融资租赁(广东)有限公司在上市公司体内外,其他几家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均未在上市公司体内。
光大证券2018年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光大幸福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实现总资产65.55亿元,净资产11.94亿元,净利润7274万元。
广发证券2018年年报显示,广发融资租赁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同比增加26.94%;实现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加22.8%。
那么,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什么呢?此前,有行业人士曾表示,券商系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主要在于服务母公司券商的企业客户,面向不同行业属性、经营规模、成长阶段的企业需求,以融资租赁带动其他金融服务。
上述聆讯后资料集显示,海通恒信提供的融资租赁业务分为直接租赁与售后回租。在直接租赁交易中,公司作为出租人从设备供应商处购买设备,将其租赁给承租人使用,并定期向承租人收取租金。在售后回租交易中,承租人以其自有资金向设备供应商购买设备,并按协议价出售给公司;公司作为出租人将设备租回给承租人并定期向其收取租金;租期届满时,承租人向公司回购租赁设备,重新获得对租赁设备的所有权。此外,海通恒信的客户分布于交通物流、工业、基础设施、建筑与房地产、医疗等领域。截至去年年末,来自交通物流行业的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最大(占比为36.3%),其次为工业、基础设施等。
在该聆讯后资料集中,海通恒信还提示道,公司的收入主要为来自融资租赁、保理和委托贷款及其他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会受到利率波动的较大影响。
融资租赁公司已上万家
纵观境内外的资本市场,融资租赁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板块,目前在A股市场上有江苏租赁、渤海租赁等少数几家融资租赁公司,在港股市场已有十余家融资租赁公司,其中包括远东宏信等行业龙头。不过相比上万家融资租赁公司,已上市的融资租赁公司还是“少数派”。
中信证券非银团队最新发布的租赁行业2019年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国内三类融资租赁公司数量合计达到11777家,行业主体规模首次突破万家,较2017年末增长22%。尽管增速连年放缓,但外资融资租赁的无门槛仍然使得“僵尸”主体持续增加,行业注册资金较2017年仅增长1%。
上述头部券商非银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有超七成以上的融资租赁公司基本没业务,只是个“空壳”。预计随着对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逐步加强,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望启动。
上述租赁行业研报显示,2018年12月,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发布了《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8版)》,明确将融资租赁纳入监管领域。此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纷纷下发文件,要求停止受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类公司新增注册设立,并对辖区内融资租赁行业进行摸底排查。
而对于融资租赁行业的利差趋势,中信证券非银团队认为,虽然行业利差存在收窄压力,但综合考虑资金投放时滞和租赁公司议价能力,上市龙头融资租赁公司仍有望保持稳定。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