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杭州旅行的人,必定不会错过西湖,也会被导游或亲友介绍去清河坊一游。河坊街作为全国第一个仿古旅游街区,集齐了杭州诸多老字号,颇为值得一游。而到了河坊街,游客们必定不会错过那个墙上店名有一人多高的“胡庆余堂国药号”。
在杭州,胡庆余堂一向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季节交替之时,杭州人总喜欢前往胡庆余堂配上几贴养生膏方,这里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不过,在胡庆余堂附近,还有一个旅游景点,它曾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却不太出名,那就是胡雪岩故居。胡雪岩故居,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即1872年,在3年后正式竣工,是一座占地10.8亩、用料考究、一步一景的豪宅,素有清末巨商第一豪宅之称。
只不过在胡家没落后,几度转手,之后还沦落为了“大杂院”,直到2001年胡雪岩故居才被修复、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这次耗资6亿元的考古和修复,可以说是很配得上胡雪岩的“身价”了。
· 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名叫胡光墉,雪岩是他的字,他出生于清末,虽然现在都称他为徽商代表人物,但其实他13岁就已经移居杭州。
当然,他最为人所熟知的,并不是“徽商代表”,而是“红顶商人”,这是因为他在最风光时,曾经官居二品,“赏穿黄马褂”。不过,虽然他是红极一时的红顶商人,不过他的起步还是十分脚踏实地的。
胡雪岩从小家境贫寒,在他12岁时,父亲病逝了,因而他选择了外出闯荡。从安徽到浙江,他干过杂粮行伙计、当过钱庄学徒,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因为他的勤劳踏实,胡雪岩在师满后就成为了信和钱庄正式的伙计。
而在他19岁时,阜康钱庄的于掌柜又看中了他的勤劳能干,不仅收他为学徒,还因为自己没有子嗣、将胡雪岩视为自己的亲生儿子,并最终将钱庄托付给了胡雪岩。
身价5000两的阜康钱庄,就这样成为了胡雪岩的第一桶金。
而后,胡雪岩借着自己与好友——湖州知府王有龄的密切关系,开始代理湖州公库、在湖州办丝行、收生丝,并运至杭州、上海等地贩卖,并从中牟利。随着王有龄不断升官,胡雪岩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他不仅开有钱庄,还做起了药店等其他生意。
在庚申之变后,胡雪岩还被委以办粮械、综理漕运等重任,据说他在当时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战时经费。很快,太平军起义,攻打到了杭州,虽有胡雪岩极力接济军火、粮草,杭州城仍于一月后被太平军攻破,王有龄也自缢身亡,胡雪岩失去了自己一大依靠。
但胡雪岩几乎是立刻找到了新的靠山——新任闽浙总督左宗棠,在左宗棠的支持下,胡雪岩负责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以及全浙江的钱粮、军饷等事宜,这件事令阜康钱庄盈利颇丰,同时也让胡雪岩走上了“官商”的道路。
为了维护好自己与靠山的关系,胡雪岩不仅帮助左宗棠组织“常捷军”、创办福州船政局,还在左宗棠西征时为其提供军饷、军火、药材等支持,并为左宗棠提供了许多情报。
因而,胡雪岩一直深得左宗棠信任,左宗棠毫不避讳地称赞他功德“一时无两”,并辅佐左宗棠曾达到过二品官员的高位。清光绪初年,正是胡雪岩的全盛时期,他帮助左宗棠创建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轻工企业——兰州织呢总局,又设立了“胡庆余堂”药号。
那时候的胡雪岩,是心怀天下的,他在胡庆余堂推出了十四大类成药,并免费赠送辟瘟丹、痧药等居家必备药品,将他救死扶伤的对象扩大了天下百姓。到了1880年,光是胡庆余堂的资本就达到了280万两白银,在当时可与北京百年老字号同仁堂并肩,称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
· 八个坛子七个盖
当然,胡雪岩的发迹,并不是全靠着自己亦官亦商的身份之便的,除去红顶,他也是一个颇有手段的商人。在商场上有一句胡雪岩的名言,他说,会做生意,就是“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这句话用我们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利用杠杆、以小博大。
我们现在多半都曾听过那个关于“包装”的故事,就是那个“年轻人跟首富说自己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想娶他的女儿;又跟世界银行说自己首富的女婿,相当副总裁,最后名利双收、走上人生巅峰”的故事,虽然这个故事过于夸张了,但其中所蕴含的手段却也是胡雪岩这样的商人所经常用的。
就比如,众所周知胡雪岩在刚起家时,是从湖州收湖丝,运到上海贩卖的。当时正好是小刀会准备起事的时候,胡雪岩觉得一旦小刀会起事、丝路断绝,湖丝价格必定会上涨,因而胡雪岩决定要控制上海的丝行市场、抬高价格、大赚一笔。
垄断,通常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实现,第一是联合当地的同行,大家一同抬价;第二则是囤货居奇,再坐地起价。
胡雪岩当时只是刚打入上海市场,号召同行联合抬价很难实现,因而他选择了在市场上扫货,以便达到控制价格的目的。接下来,你就不得不佩服胡雪岩的手段了,因为他囤积生丝,几乎没有花自己一分钱。
当时,胡雪岩虽有价值10万两的生丝寄存于上海裕记丝栈,但这是实物,并非现银,不可能拿来收购生丝,因而胡雪岩和合作伙伴是向当地漕运“三大”借了10万两白银来进行收购的。到了到期要归还时i,胡雪岩和合作伙伴只能拿出7万两白银。
换做别人可能就着急了,但胡雪岩一点都不着急,反而拿着自己寄存的、价值10万两白银生丝的栈票,告诉债主说,他已经可以还钱了,但是需要先将这批生丝出手才能拿到钱,因而需要将这笔10万的借款再续期一次。
债主一听这话,又见了栈票和货,就答应了胡雪岩的要求。随后,胡雪岩又将生丝抵押给洋行进行借款,洋行见到有抵押物,就放心地借钱给他,胡雪岩就可以再用这笔钱继续去收购生丝。为什么胡雪岩不选择跟钱庄借款?
因为如果向钱庄借款,栈单就要交给钱庄,这必定会让漕运“三大”知道自己已经将生丝进行了抵押,那坛子也就盖不住了。说到底,要进行这种资金的运作,既需要过人的商业头脑,也需要巨大的勇气,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去以小博大的。
当然,大家都知道,最终胡雪岩还是“玩脱了”。
1882年,生丝价格大跌,胡雪岩又一次企图垄断生丝贸易,却受到了外商的联合抵制。但胡雪岩仗着家财丰厚,高价收购市面生丝,几乎已经占据了上风,没想到却遇到了欧洲生丝丰收和中法战争,让局面急转直下,即使是胡雪岩也再无回天之力。
而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胡雪岩资金链断裂、钱庄又遭挤兑,最终落得革去官身、以家产抵债的凄惨下场。
不过,这一次的失败,其实并不能全怪胡雪岩,要按现在的话来说,这是战争爆发,是“不可抗力”,并非人力能够挽回的。尽管胡雪岩最终郁郁而终,但他留下了诚信经商的精神和依旧在造福百姓胡庆余堂,我们应当的从中习得的,也正是他的智信仁勇和心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