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亮
这两天,当然有值得乐观的好消息的。比如,世界范围临床治疗,虽未有指定特效药,但某些临床案例显示,一些用药和疗法,或很有帮助,至少特例上看很对症。接下来只要信息共享,全球发力,规范流程,一举攻克应只是时间问题。
而在医疗资源吃紧的主要疫区武汉,随着火神山和方舱医院建成投产,相信“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也会成为可能。昨儿上午,火神山收治第一批45位患者。火神山医院主要救治确诊患者,编设床位1000张,共设置19个病区单元;而为轻症患者提供机动医疗场所的“方舱医院”,当天又有一批体育馆、会展中心加入,扩容至11家,床位增至万余张。
同时,复工前受制于检测试剂稀缺,“确诊难”现也有缓解:“到2月1日,日产量已达77.3万人份,相当疑似患病者40倍,总供应来看,已基本满足要求”——这还只是六七成复工面。
这两天病例数字,似也有向好趋势:最新数据,“全国新增疑似病例连续两天下降”。两天增速放缓,是否“拐点”已至?或还难如此乐观。可能只是阶段性波动,不代表长期趋势。
专家也是如此审慎判断,不敢盲目乐观:“疫情拐点还远么?专家:可能还要一个潜伏期”。这是昨日央视采访中,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蒋荣猛的论点。从武汉封城算起,至今刚好一个潜伏期,但前期因技术或政策原因,确诊艰难,防控不到位,还有更多疑似待排查。稳妥起见,再观察一个潜伏期,也就是到20号,如发病率整体下降,才是真拐点。
一人谨慎不算啥,无独有偶,同日新华社采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他表达了相同观点:尚无判断疫情传播高峰、拐点的依据。目前最务实,最需要做的还是严“抓落实”。
落实的,当然还是基础防护,数据监控,精准盯防,网格排查。而就个人而言,更不陌生:“少出门、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不出门,不聚集。特别是在疫情态势不明晰的当下,更要严格遵守,绝不添乱。违者,除感染风险,甚至还有法律风险。
血的教训,不得不察:“福建晋江男子隐瞒武汉旅居史 吃宴席致多人居家观察,已被拘留”;“武汉‘万家宴’社区一小区55栋楼中33栋有发热病人”。晋江那位在坊间被称“毒王”,一人可毁一地防疫成果。恶意瞒报,四处招摇,顶风作案,极为恶劣。“被拘”不知是否“行拘”,从社会危害看,至少刑责起步。
而此事除了这种个体主动作恶,在举国防疫关口,当地依然毫无应急警觉和自觉,依旧允许数百桌、动辄数千人大型宴请活动,出事是早晚的。千人宴、“万家宴”以及所有不必要群体聚集,让位于紧急防疫,这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最基本的公共应急响应。所以,如果事后究责,除了移动毒源、瞒报肇事,当地公共应急管理的怠政也脱不了责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